从外卖大战到AI门店助手: 小团队如何切出即时零售红海?

  • 2025-07-19 17:03:50
  • 612

在巨头林立的即时零售战场,小团队是否只能沦为看客?本篇文章从外卖平台的拼杀写到AI助手的崛起,试图还原一条属于小团队的突围路径。

为什么要聊外卖大战?因为它背后藏着新一轮“即时零售”浪潮的启动信号。从餐饮到全品类零售,从补贴到链路建设,我们正处在一次全新「零售基础设施重构」的前夜。

0元奶茶只是开始

餐饮服务作为LBS(基于位置服务)的核心业态,在这场“即时零售”大战中承担着压力测试的角色。

平台通过对餐饮商户的履约能力、库存能力、人员调度能力进行压力测试,从而获取用于后续品类扩展的链路能力。这场战役的目标从来不只是卖奶茶和炸鸡,而是:

打通“点+送”体验,把这套即时履约系统复用到快消、数码3C、教育、健康等高频刚需场景中。

“即时零售”的底层逻辑,是用平台的系统化履约能力+用户心智教育,把线上流量反哺线下门店,从而构建新一代本地零售生态系统。

所以我想说:

如果上一轮互联网开店热潮你错过了,这一轮的LBS即时零售店铺,你真的还要错过么?

创业者机会:别再迷信“基础大模型”了

有些朋友可能是做AI创业的,最近又看热闹上头了,喊着“我们也搞大模型”“我们要做推理加速”……我劝你:

苦海无涯,回头是岸。

基础设施这块,从来不是小公司能吃下来的“泼天富贵”。就像高速公路、高铁、5G,最终都需要国家和超级平台来统一推进。小团队在这片红海里,不但“上不了桌”,反而容易成为社媒舆论的炮灰。

你真正的机会,只有一个:

回到用户场景,解决真实问题。

案例参考:Starbucks的GreenDotAssist

星巴克在2025年上线了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系统——GreenDotAssist,本质上是一个运行在iPad上的门店AI虚拟助手。

它的目标不是高科技炫技,而是很务实地帮助员工完成门店内的高频任务:

查询饮品配方、原料、过敏原;

播放标准操作视频,辅助新员工快速上手;

故障排查,触发自动报修流程;

提供智能搭配建议,提高点单转化率;

协助排班、优化人力调度。

这个产品背后的本质逻辑非常简单但高效:

用AI帮助每一个前线员工提升履约能力,让“人”成为零售系统最稳定的变量。

目前GreenDotAssist已在35家门店试点,并计划在2026财年完成北美大规模部署。

小团队切入的机会在哪?

如果你是一个资源有限的小团队,我建议你从以下三个维度审视你的能力结构和切入路径:

技术能力维度

不要试图自研模型,直接调用GPT-4、Claude、Gemini等API;

搭配你自建的门店知识库(菜单、配方、手册、SOP),即可快速上线原型;

接入语音/文字输入,低成本就能做出门店级“AI店员助手”。

商业资源维度

如果你有门店或零售资源,可以围绕“配方查询+故障排查”做试点;

如果你有运营经验,可以用数据驱动的方式做“智能搭配推荐”“排班助手”等精细化运营模块;

如果你有SaaS系统经验,可以整合POS、会员、排班系统,打造轻量AI插件。

商业化路径维度

可按门店数订阅收费(如每店每月199元);

可按使用量计费(例如每日查询次数);

可与客户约定KPI提升抽成(如提升客单价、减少投诉率、缩短培训周期等)。

可行方案参考

小团队的优势

落地快:产品小、试点周期短、验证周期快;

定制强:更懂场景,可以根据每个门店需求灵活定制;

成本低:不卷模型训练,只卷“是否解决问题”;

商业弹性:可以SaaS,也可以做轻服务,还能分成。

写在最后:你的下一步?

“即时零售”的未来,不是某家平台一个人的胜利,而是千千万万个门店、服务商、开发者的共同机会。

你现在是哪个角色?你手里有哪类资源?你最懂的那个行业,是不是正好就是“AIx零售”的下一个爆点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