余承东因开智驾车看手机去自首,他真的认识到自己错了吗?

  • 2025-07-10 05:37:17
  • 961

2025年5月26日,有网友发布视频称,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在驾驶问界M8行驶时头部低垂近20秒,未握方向盘,被质疑“开车睡觉”,该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与热议。

7月8日晚间,华为常务董事、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在公开活动上回应此事。他表示当时是在使用智能驾驶时看手机,已自首,交了罚款,扣了三分。他说:“开了快30年的车没违过章没交过罚款,不小心闯过红灯,但基本上没出过这个事情,第一次进局子。”

余承东还说出了自己的愿望:“我们真的希望法律法规出台,我们可以真正实现L3,让大家可以睡觉,看手机,如果出现问题,车就能自动靠边停车,然后安全带收紧给你勒醒,或者座椅按摩给你戳醒,不要睡死就行哈。”(据7月9日红星新闻)

余承东的“自首”给所有智能驾驶用户上了一课。在智能驾驶模式下,无论是看手机还是睡觉,违法的核心事实都无从辩驳。无论技术如何加持,都无法为人的错误开脱。余承东作为行业标杆人物,他的“不良示范”可能被放大为公众对智能驾驶的误解,主动自首,积极认罚既为个人的错误认罚,更是对行业责任的担当。他被罚款和扣3分,恰恰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,谁都没有特权。同时,余承东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企业形象,企业内部应重视此事,严肃处理,深刻反思管理漏洞,强化安全规则教育,避免因个人行为影响企业公信力。

余承东掌舵华为智能汽车业务,经常就行业发表真知灼见,堪称智能汽车“野生代言人”。他的一举一动,都会对公众认知和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。他自嘲“开了三十年车从未违章,第一次进局子竟因看手机”,调侃背后暴露的恰恰是智能驾驶普及中的认知陷阱:部分用户将辅助驾驶等同于“自动驾驶”,甚至误以为可以解放双手、放飞注意力,这是非常危险的想法。实际上,除尚未普及的最高等级完全自动驾驶外,其他级别智能驾驶都只是辅助工具。驾驶员始终是行车安全的第一责任人,必须严格遵守交通规则,集中注意力,否则一旦有智能系统来不及反应的突发状况,就极可能引发严重交通事故。

而之后,余承东所说的“愿望”更让人大跌眼镜。他表示,希望法律法规出台,可以真正实现L3,真的让大家可以睡觉,看手机,出现危险就强制唤醒。这个场景听上去很理想化,很炫酷,却忽略了技术发展的阶段性,将未成熟技术浪漫化,显得太不专业,太不谨慎,甚至让人有些怀疑:他真的认识到自己错了吗?

智能驾驶的进化路径,从来不是“技术单兵突进”。当前L2级辅助驾驶的核心逻辑是“人机共驾”,系统负责处理常规路况,驾驶员仍需随时接管。若系统允许驾驶员完全脱离驾驶任务,一旦发生事故,责任归属将陷入法律真空,这也是全球监管对L3级慎之又慎的原因:技术再酷炫,安全永远是第一位。

在这样的现状下,余承东表达希望“开车可以睡觉看手机”,很容易对用户造成误导,也反映出当前行业的一种弊病,部分车企急于通过“解放双手”制造卖点,却忽视了技术根本不够成熟,无法完全保障安全,也无法与现有法规相适配的客观情况。

安全与规则永远是智能驾驶的“压舱石”,此前已有多起案例鸣响警钟:再智能的系统,也抵不过人类对风险的敬畏。智能车企不能将用户当成测试员,在推广智能驾驶技术时,要客观准确宣传,避免误导消费者。不仅要展示技术优势,更要清晰说明功能边界和使用风险,加强用户安全教育,引导用户正确使用智能驾驶功能。

无论是企业家还是普通消费者都要牢记,智能驾驶不是万能驾驶,驾驶员始终是行车安全的第一责任人。只有永远将安全和规则置顶,智能汽车才能安全稳健地驶向未来。在技术真正完善成熟之前,请遵守交通法规,系好安全带,握紧方向盘,毕竟生命可没有“系统重置”的按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