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谨言苦训半年被一线女星挤掉, 仅得5000元封口费

  • 2025-07-29 00:13:56
  • 984

近日,博主“知名青年娱晓张”在微博发布视频,重提吴谨言早年的一段经历:她曾为一部长片潜心准备半年,却在临阵前被某位“更有人脉”的女明星顶替,最终只拿到五千元的象征性补偿。消息一出,迅速登上热搜,许多网友在震惊之余,也开始追问:一个演员在资本与名利的夹缝中,到底靠什么才能守住自己的角色与尊严?

据博主透露,那是一部“体量可观、背景宏大”的院线电影。吴谨言最初通过层层试镜,被制片方公开“官宣”为女主角。为了贴近人物,她独自前往西南某县城体验生活,学方言、晒肤色、手工干农活,甚至与当地村民同吃同住。剧组开机后,她已在片场完成了近一个月的拍摄。

可就在这时,一位“更有商业价值”的女演员突然向资方“示好”,表示愿意以“零片酬”加盟,并自带营销资源。几番权衡后,片方以“市场考量”为由,决定更换主演。为了让吴谨言“顾全大局”,团队要求她在公开声明中“感谢剧组的栽培”,并以“先导片特别呈现”的名义保留她零星镜头,实际戏份则被全部重拍。半年努力,换来五千酬劳,连来回机票都不够。

值得玩味的是,事件发酵后,吴谨言方面并未正面回应,只是在粉丝群里留下一句“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”。这份克制反而赢得更多同情——在“撕”与“不撕”之间,她选择了体面,却也让人窥见小演员的无奈:一旦公开叫板,可能面临“行业封杀”;保持沉默,又意味着默认“吃亏是福”。进退维谷之间,能依靠的只有作品与时间。所幸,吴谨言后来凭《延禧攻略》魏璎珞一角逆风翻盘,证明“观众缘”终究会回报真正的努力。

此次事件之所以能引爆舆论,恰是因为它戳中了公众对“公平”二字的敏感神经。在网友看来,吴谨言失去的不仅是一个角色,更是普通人对“努力就有回报”的朴素信仰。

有人呼吁建立“行业黑名单”,让随意换角的资方付出代价;也有人建议参考体育界“转会制度”,引入第三方仲裁机构。无论最终走向如何,至少有一点已成共识:影视工业若想良性运转,必须给创作者最基本的契约安全感。否则,当“努力敌不过关系”成为常态,被透支的将是整个行业的前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