懂车帝继续搅合: 你们说我不配做公测, 这次我拉来了央妈
- 2025-07-29 11:12:39
- 898
懂车帝又搞了个大新闻,原创智炼场节目测试36辆主流热门车型辅助驾驶表现,这次选择了高速和城市事故场景的模拟,测试结果可以说是全军覆没,只有寥寥数款车型在某些项目侥幸通过。
"
7月23日懂车帝开始陆续发布合集视频和单车视频,其中高速场景消失的前车测试视频长达18分钟,截止发稿时间,抖音点赞量已经超过120万,超过10万、50万点赞的视频也有若干,传播力度不可谓不广。
测试车辆涵盖了目前主流的车型,比如特斯拉、小米、问界、比亚迪、领克、极氪、阿维塔、小鹏、理想、长城,只要有智驾的都给拉出来测试。支持的、质疑的、看热闹的、蹭流量的、煽风点火的,好不热闹。
懂车帝的测试严谨吗?
高速事故模拟涉及白天和夜间,两条高速道路,另一侧还有距离很近疾驰而过的车队,测试难度很高,有高速惊现事故车、施工路遇卡车、高速临时施工、消失的前车、高速入口遇野蛮加塞、莽撞横穿的猪一共六项很刁钻,但的确是在高速可能遇到的场景。
城市事故的场景也很有难度,开进复杂的大转盘、转盘内汇入、隔着电动车遇到过马路的小学生、平庸的掉头、故障车、直行遇到盲区突然窜出的左转车辆。
按照懂车帝的说法,全部车辆为自费购买,在高速模拟测试中,虽然事故车、卡车是道具组模拟的,但因为车辆都是高速状态,车辆都有很严重的剐蹭甚至挡风玻璃破碎,节目效果拉满,直接了当让观众明白,如果是在真实情况下,车祸会有多么惨烈。即使是城区低速状态,碰撞也是此起彼伏,通过是侥幸,碰撞是常态。
但测试存在很多争议点,首先是变量控制不妥当,横向可比性弱,比如消失的前车测试中,车速设定不一样,初始速度、系统响应逻辑差异没有校准,有的130km/h,有的120km/h。引导车的变道速度、切出角度都有不同。其次是测试频次不够,结果的偶然性很高,实验很重要的一点是重复性测试取中间值,但是懂车帝的测试每个场景只有单次,没有考虑到系统的概率性波动,还有人为干预方向盘、模拟场景欠缺等等问题。
其实懂车帝的测试视频不仅仅是测试,拍摄、剪辑、后期、配乐都是高水准制作,有各种反差、反转,娱乐综艺效果很强,将观众的好奇心各种调动起来,迎合了一部分人对智驾不信任的心态;硬件软件参数都是顶格的车型反而测试不通过,大跌眼镜;说起来是智驾第一梯队,遥遥领先,没想到测试下来结果反而不行,反差明显。再配合剪辑手法各种揶揄、挖苦、阴阳,包袱不断。
把本是很无聊很乏味的汽车测试变成了老少皆宜的好莱坞大片。不管测试严谨与否,反正是做到了吓你一大跳。
你们说我不严谨,我拉来了央妈
搞个大新闻,制造热点对于懂车帝来说信手拈来,最早有车型对撞,制造视觉冲击,吃瓜群众哪见过这样的场面,之后随着观众胃口被吊起来,期待阈值越来越高,懂车帝大新闻也越搞越大。自费购买了30款车型,测试高速钻卡,小面积重叠碰撞,那是真金白银的真撞。
在早以前,自2021年起,懂车帝开始进行极寒、高温环境下的冬测和夏测,截止2025年7月,已经分别进行了5次冬测和夏测,测试规模宏大,少则四五十台车,多则上百台车,从一开始的国内根河、牙克石再升级到美国阿拉斯加、瑞典于默奥。冬测主要关注续航充电、座椅加热等,如测试-40℃左右严寒情况下混动车型纯电续航达成率等,夏测则聚焦紫外线隔绝率、甲醛挥发量等。
2023年懂车帝冬测结果发布后,华为常务董事长余承东带头怒怼“不科学”,长城、吉利、起亚等车企纷纷跟进质疑“欠严谨”。车企认为测试过程不科学,严重背离用户真实使用场景。
比如测试中多次长时间开车门/车窗,导致空调能耗剧增,电量预消耗严重背离真实用车逻辑、流程不统一、计算方法缺陷。长城调取后台数据揭露,不同车型整备时间差异达60-72分钟,开关门次数不一,且部分车辆提前开启座椅加热,影响电量公平性。
既然说懂车帝测试缺乏背书,这次懂车帝大手笔,联合央视新闻直接封闭高速公路进行测试,海南省公路管理局6月1日曾发公告:因G9813万洋高速K103+100至K118+361段左幅实施“新能源汽车内容创作”项目的需要,为确保项目实施期间行车安全,经交警部门同意,2025年6月3日至2025年6月11日,G9813万洋高速K103+100至K118+361松涛互通至儋州南互通段(儋州境内)实施封闭左幅(洋浦往万宁方向)车道的交通管制。
可能是巧合也可能是无意,在懂车帝内容发布的的这一天,7月23日,公安部交管局局长王强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目前,市场上销售的汽车所搭载的“智驾”系统,都还没有实现“自动驾驶”的目标,驾驶人才是最终责任主体。如果驾驶人在车辆行驶过程中“脱手脱眼”,不仅存在严重道路交通安全风险,还可能面临民事赔偿、行政处罚及刑事追责三重法律风险。对此,公安机关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。
#智驾时脱手脱眼存在严重风险、#目前智驾系统未实现自动驾驶、#我国汽车智驾功能不具备自动驾驶能力......关于警惕智驾的话题冲上热搜,各大官媒同时发文给智驾降温。
有背书在,仿佛是在说:不管你们信不信,反正我是信了。
测试不严谨不重要!重要的是流量遥遥领先了!
流量为王、流量唯一的现在,热搜快成为唯一的KPI。被短视频裹挟的人们每天被各种眼花缭乱的视频轰炸,感官的阈值被拉的太高,只有制造冲突、撞车、惨烈才能吸引眼球,才有流量和热度。从这个角度看,懂车帝成功了。
但如果考究起来,拉上央视新闻,有央妈的背书测试就严谨了吗?不一定,毕竟央视也是媒体。单车测试变量容易控制,多车测试,变量太多,跟车距离、旁边车辆、车速、不同智驾本身的区别、人为干预变量太多,测试的严谨程度值得推敲。
严谨的测试是刻板循规蹈矩,必然是无聊的,没有多少观众愿意看下去,但撞车、更惨烈的撞车、更离谱的轨迹、充满戏剧性的反转,这是用户喜欢看的。好莱坞大片比纪录片看起来爽多了。
针对这次测试,鸿蒙智行旗下的多个官方账号只发布了“已看到某平台所谓测试,不予置评。”并未进行更多评论。
在懂车帝之前的测试中,余承东则表现的义愤填膺,在个人微信朋友圈发文称“坑人的测试,科学与严谨才是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则”。此后,余承东还表示“不给钱一定给你搞垫底”,认为一些测试存在随意性,出赞助费就能让成绩好看,不给钱就会被针对。孙少军2024年曾经发微博说:和总部和渠道的朋友确认了,华为确实已经停掉了中国三大汽车门户网站(懂车帝、易车网、汽车之家)合作。从这次测试看,至少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:比亚迪吉利小米等等车企给字节的投放不够。
关于懂车帝测试属于商业测试还是专业测试,目前存在一定争议。懂车帝是汽车资讯类APP,其测试目的是为用户提供购车参考(销售线索服务),同时也为了提升自身平台影响力,扩大影响力有更大的流量,会有更高的商业价值(车企广告投放),具有商业属性。从专业角度看,懂车帝未获得CMA或CNAS认证,经营范围也不包括汽车检测业务,其测试方法和设备可能不符合专业机构评估标准,
所以懂车帝2023年在漠河举行了冬测开放日,邀请25组车企、媒体、行业机构、用户代表等现场观测并全程直播,以证明其测试的公正性。钻卡测试拉上了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,参考美国IIHS标准,这次智驾安全测试拉上了央妈。
这期节目起到了警醒作用,让大家认识到智驾的局限,但也释放了一个危险的信号:智驾很危险,智驾不可信,但事实上危险的是错误的使用方式,在视频中测试人员完全依赖辅助驾驶,在碰撞前没有进行干预。不应该吹嘘上车睡觉的自动驾驶,也不应该矫枉过正。在长途驾驶过程中,只要做到全程参与时刻监督,智驾确实能极大减轻我们的驾驶疲劳,从汽车开发角度看,智驾是为了解决80-90%的日常场景,可能是枯燥无聊的驾驶,剩下的10-20%本该就是驾驶员需要处理的。智驾的的确确改变了我们的生活,不能开历史倒车,只是我们需要和智驾约法三章。
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水滴汽车立场。
- 上一篇:号称堂食餐厅门店却一张餐桌都没有
- 下一篇:山姆客服称坚果有蠕虫不是个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