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SC名誉主席、教授 邬贺铨致辞
- 2025-08-06 17:56:37
- 614
邬贺铨:各位罗来君主席、周董事长、各位领导、各位专家、各位来宾朋友们,大家好。非常高兴能参加ISC.AI2025大会,与中国及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、同仁们共聚一堂,共同分享见证人工智能和数字安全的前瞻理念与创新技术,一起为数字化转型升级与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建言献策。
今年是ISC.AI大会的第十三年,我有幸参加了前几届大会,在会上与各界同仁共同见证了我国数字创新的探索实践之路。今天我们正身处一个“百年未有之大变局”加速演进的时代,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推动全球数字化加速发展,今年大会的主题ALLINAgent为千行百业的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动能。伴随着新技术、新场景、新业态的涌现,网络威胁也随之不断升级。
在此背景下,推动AI技术和数字安全的融合发展成为助力数字化建设、提速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。结合当前发展态势与未来趋势,有几点思考和大家共享:
第一,要深化行业大模型协作,破解“最后一公里”难题。基础大模型展现出的通用能力虽然强大,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石,但在垂直领域的深度应用中却面临着专业知识不足、场景适应性有限的“最后一公里”挑战。破解之道在于深化协作:需要大模型技术提供方与金融、医疗、制造、能源、交通等垂直行业的龙头企业、专业机构紧密携手,深度理解行业知识图谱与核心痛点,共同构建高质量的专业语料库,为模型注入行业灵魂。同时,必须着力降低应用门槛,探索“行业大模型即服务”等创新模式,通过开放平台和工具链,让广大中小企业也能够便捷、低成本地获取定制化的AI能力,真正释放行业大模型驱动产业升级的普惠价值。
第二,要加速大模型技术创新与架构演进,提升效率与可及性。大模型对算力的高需求深刻改变了云计算生态。未来的方向在于模块化与解耦化,将庞大的单体模型拆解为灵活的功能组件,通过“IaaS+PaaS+SaaS”的创新组合构建新型AI平台,让企业能按需选配、灵活部署,大幅降低中小企业应用门槛。同时,我们必须持续聚焦模型效率优化,大力投入模型压缩、高效训练和推理加速等技术,在保持强大能力的同时显著降低计算与能耗成本,这不仅关乎经济效益,更是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及推动AI向边缘端、移动端普及的关键。
第三,要创新升级数字安全防护体系,构建AI驱动的主动免疫。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威胁态势,传统被动、碎片化的安全防护已力不从心,亟需根本性变革。安全能力必须加速向云端迁移和服务化转型,实现弹性扩展与按需交付,让安全即服务成为保障数字世界的坚实屏障。数字安全企业应着力构建覆盖预测、防御、检测、响应、恢复全生命周期的体系化安全运营框架,整合流程、人员与技术,形成闭环能力。更为关键的是,要充分利用AI尤其是大模型的强大能力,赋能威胁狩猎、异常检测与自动化响应,推动安全防御从“事后补救”向“事前预警、事中阻断”的主动免疫模式跃升。同时,必须高度重视并保障AI系统自身的安全,加强对模型鲁棒性、可解释性的研究,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安全评估验证机制,并积极构建负责任的AI治理框架,确保创新在安全可控的轨道上行稳致远。
第四,要深化国际合作,共建开放、包容、安全的数字未来。数字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新家园,人工智能与数字安全的挑战是全球性的,单打独斗无法应对。我们迫切需要加强国际协作,在人工智能伦理准则、数据跨境规则、网络安全威胁情报共享、关键基础设施防护标准等领域深化对话,寻求共识。要共同应对利用AI进行深度伪造、网络犯罪等新型安全威胁,建立有效的互信与合作机制。更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,摒弃零和思维,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促进技术、人才与数据的健康流动,共同推动全球人工智能与数字安全技术的进步,让创新发展的成为集思广益以及普及世界每一个角落。
我们看到在本次大会上,国内外知名企业、中小企业和业内专家非常多,分论坛的议题也十分丰富,在这里,我期待全球数字安全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,能在这里分享先进经验,碰撞崭新的思维。期待ISC.AI2025能激荡更多关于数字未来的思考与见解,共同建立数字经济的大生态。最后预祝ISC.AI2025圆满成功,谢谢大家。